, , ,

國境之南,太陽之西

2007年2月4日 Leave a Comment

2006/1/22



做為印度最南之境的一邦,泰米爾納德(Tamil Nadu),她的南國風情是豪放爽朗熟透透的。


看不盡油綠閃閃的稻米田,數不清結實纍纍的耶子樹,鐵扇公主一生也用不完的芭蕉葉,在在展現她肥沃的地土。迥異於北方的語言(Tamil),培育於自身的風土文化,她硬是不肯讓那些北方的潑婦們小看了。

早在公元1200年前,Dravidian人,一個有著巨型石雕文化的文明在南印開始生根茁壯。其裝飾著大量石雕藝術及巍巍矗立gopurams的廟宇,讓千里之遙的朝聖者也甘心為她迢迢而來。

物換星移,多少朝代過去了,隨著十三世紀來自北方伊斯蘭教徒的威脅,南方的興都教徒諸國聯合起來,建立了Vijayanagar王朝,也一統了整個南印。

然而,古今多少事,任你是得意的了一時,也得意不了一世。

十六世紀時,Vijayanagar王朝國勢衰微,於是十七世紀時,英國人又來了,並且在當時稱為Madraspatnam(現今的Chennai)的地方,也搞了一個貿易點。

龐大的利益衝突,讓英國人、法國人、荷蘭人、丹麥人打成了一團,最後英國人打架打贏了,統治了大部分的南印土地。雖然當時少部份的地區(例如:Pondicherry),還是高唱法蘭西萬歲的。

二次大戰後,英國人也失意了。印度獨立後,於1956年一個主要以Tamil語為主的Tamil Nadu自治邦建立了。

Chennai

如果有人說,北印度和南印度是兩個不同的國家,那麼相對於德里(Delhi)之於北印國,金奈(Chennai)便是之於南印國了。

Tamil Nadu邦的首府,有著四通八達的陸海空交通樞紐網,Chennai地位之重要自是不言可喻,他便是人稱鐵帽子四爺的當今印度四阿哥了。

我對Chennai的第一印象是,街道寬敞,交通不像北印城市那般混亂,坐在公車上,看著路上的機車騎士,我想起了豔夏時分穿梭於台北街頭的摩托車騎士。販賣小黃瓜的街頭小販,會把小黃瓜細細的切成類似帽子的形狀。

華麗且色彩豐富的火車站,這些是我在北印沒看過的。並且Chennai有一間重要的羅馬天主教教堂,目前全世界僅有三間教堂有著耶穌基督十二門徒之墓,分別是西班牙的Santiago de Compostela (雅各),義大利羅馬的St. Peter's Basilica (彼得),還有就是印度Chennai的St. Thomas Basilica (多馬)。

多馬便是聖經約翰福音二十章25-29節中記載,那位因看見才相信的十二門徒之一。

那些門徒就對他說:「我們已經看見主了。」多馬卻說:「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,用指頭探入那釘痕,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,我總不信。」過了八日,門徒又在屋裡,多馬也和他們同在,門都關了。耶穌來,站在當中說:「願你們平安!」就對多馬說:「伸過你的指頭來,摸(原文作看)我的手;伸出你的手來,探入我的肋旁。不要疑惑,總要信。」多馬說:「我的主!我的神!」耶穌對他說:「你因看見了我才信;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。」


據信,他於西元52年來到印度,並且於西元72年為傳揚福音而殉道。時至今日,印度約有一千九百萬基督徒,其中大約四分之三都居住於南印,也因此,在南印常可見到美麗的天主教教堂,這也是北印不常見的風情。

Pondicherry

法國人曾於十八世紀初期殖民此地,故這個海岸小鎮上充滿著迷人的法式風情。

我住的guest house位於羅曼羅蘭大道上(Rue Romain Rolland),全印度大概只有這裡,有著這麼神奇的路名。當地警察除了制服帥氣外,還戴著紅色高帽,還真有那麼一點法國人才有的傲氣,全Tamil Nadu邦只有這裡才有。

跟當地居民聊天時,突然來的一句法文的Yes,謝謝,再見,都會讓我以為,我到底是在南法還是南印?


馬杜賴(Madurai)

鐵扇公主一生也用不完的芭蕉葉,在整個Tamil Nadu邦,可是別有妙用。

走進餐館,侍者冷不防的丟一片芭蕉葉到你桌前,然後開始把飯菜倒在你面前的芭蕉葉上,我個人覺得,這真是非常環保的作法,有效的利用了豐富的天然資源,且不會造成環境的污染,很有意思的。

馬杜賴是一個擁擠髒亂的城市,但Dravidian人在這裡有其建築文化的代表作品,Meenakshi Temple。雖然不論在泰國,尼泊爾或是印度,我對廟宇都是興趣缺缺,但這座Meenakshi Temple 確實挺有可看性的。其於14世紀開始興建,花了四百多年的時間才建造完成,是Dravidian人獻給Shiva(濕婆神)的愛人同志Meenakshi的。

有著許多石雕像的千柱之殿,還有高大的Gopurams,筆直筆直的向天空奔湊上去,吸引來自全印度無數的朝聖者。

Kanyakumari 去到次大陸的盡頭

以前看旅遊節目或雜誌介紹印度的時候,印度鐵路是不可或缺的篇幅。

畢竟,印度鐵路局有著六萬三千里的鐵軌鋪設密度,六千八百六十七個大小車站,超過一百六十萬名雇員,使其成為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單一雇主。

記得在北印,當我搭乘三層臥鋪夜車時(3 tier Sleeper Class),總覺得,雖然火車站忙亂吵雜,車廂內眾聲喧嘩,但入夜後,好歹總還你一張床位的,我以為,這就是印度火車的全部了。

買了張凌晨兩點,由Madurai南下kanyakumari的二等艙(Second class)夜車票,才算見識了二等艙的樂趣。

這是個地球上,一個日頭赤炎炎,隨人顧性命的三度空間。

沒有預約到臥鋪,或是純粹想省錢的人們,可以買到一張Second class open ticket,大概和台灣早期的自願站票是同一個道理。車廂上層塞滿了行李及乘客,座位上,地上,廁所旁都塞滿了人體,連擠上車都是問題時,才意識到”騎火車南下”是怎樣一個心情。

當坐下都成了奢求時,我其實好想在下一站下車。只是在二等艙的人類似乎特別熱情,大概同樣是在蒸鍋裡的粽子,彼此分外親切。即使有人已經站了14個小時,印度人還是能夠發揮其特別會苦中做樂的本事,我捨不得下車了,就裝瘋賣傻到Kanyakumari 吧,但下次的長途夜車,second class我是敬謝不敏了。

孟加拉灣(Bay of Bengal),印度洋(Indian Ocean)及阿拉伯海(Arabian Sea)於Kanyakumari溫柔的匯聚在一起。這是印度國境之南的盡頭。興都教徒相信,Kanyakumari是屬於Parvati輪迴轉世的Devi Kanya 女神之地,因她徒手便降服了惡魔,為世界帶來了自由與和平。許多印度人來到這裡於海中沐浴,以感謝Devi為他們帶來的安全與保障。


印度聖雄甘地遭暗殺身亡之後,其骨灰也在這裡,回歸大海母親的懷抱,部份甘地的骨灰尚保存於此處的甘地紀念館。據說每年十月二號甘地誕辰之時,太陽的光輝會映射於其骨灰保存之地。

而我,只是想去到印度次大陸的盡頭,將我的雙腳踏在這片土地(由此可見,我確實是一個無聊且不切實際的人)。

太陽每天都從東邊升起,西邊落下,但在Kanyakumari,太陽當然還是從東邊升起,西邊落下,只是每年四月滿月時,可以看到日落及月出同時出現於海平面的景觀。

雖然來的不算是時候,但看著太陽之西於印度洋緩緩落下時,我的心很容易就滿足了。



泰米爾納德照片集錦

創用 CC 授權
本 著作 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2.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。文章歡迎引用或節錄,但請務必註明作者、出處、原文標題和網址。

您可能還會對以下文章感興趣:

| 用RSS訂閱漢斯博客 | 《喜歡漢斯旅行紀錄的朋友,可以可以透過上面的社群網站按鈕(噗浪、Facebook及Twitter)將文章分享給朋友,或使用 Email寄給友人;也歡迎你「張貼意見」留言,或是給我的文章評價》

初次來訪請參閱『本站導覽』

0 意見 »

我要留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