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 ,

社群媒體改變世界

2010年1月16日 Leave a Comment

我喜歡相信"改變世界"這種彷彿既遙遠又天真詞彙的人們。

每當我看到有人真相信世界可以變的更好的時候,我就有一種被征服的感覺。(雖然其實這種人一般來說不是腦袋壞了,就是腦袋沒壞但傻到不行,或兩者兼具。他們有可能很蠢,但蠢的還蠻可愛的。)

不想離開網路的人愈來愈多,我自己除了用網路傳簡訊,打電話到世界各地,也試過Google的大多數服務,使用電腦空閒的資源加入世界公共網格計畫 (World Community Grid),還有不知會持續多久熱情的參與全球之聲的線上翻譯計畫,偶爾利用書寫部落格分享旅行記錄,表達自己的想法,並逐漸發現即使不常用網路的朋友也開始使用例如:Facebook(臉書)、Orkut(在印度使用Orkut的網友遠比臉書還多)、噗浪或Twitter(我個人少用)等等Social Network tools與身邊或認識的朋友們保持溝通、交換資訊及聯繫的管道。

我以前(也沒多久前)都是用臉書和國外朋友保持聯繫,用噗浪和台灣朋友聊天打屁,現在發現用臉書的台灣友人也愈來愈多。很多訊息已經可以直接在臉書上跟說中文的朋友傳達。

現在「任何一個人」都可以使用社群媒體工具,藉著網際網路的平台,將所想傳達的訊息傳遞給網路上的朋友,進而延展對話至「世界的每一個角落」。這表示「任何一個人」、「任何一個團體」都可以表達自己的聲音與關心的議題;於是更多傳達的訊息,產生更多的對話,有了更多的理解,看見更多的現況,發現更多的真相,也多了更多訊息爆炸造成訊息焦慮的老問題。

但如果訊息是精確的傳送給有心想聽的人們呢?比如我”主動”去訂閱的RSS都是我有興趣的議題或部落格,我臉書朋友所發佈的訊息,噗浪朋友的留言,我會比較有耐心的看完;如果有人任意轉寄Email到我信箱,通常我根本沒耐心看,會立刻掃到垃圾信裡。也就是說或許人們”主動”去獲得的觀點,通常該訊息就會被有效的接收。

而除了理所當然的用社群媒體做商業行銷、經營人脈、改變企業的未來,改變生意賺大錢,也是有人很認真的想用社群媒體來改變世界。

募款是社群媒體最基本被用於社會公益的方式。如果發起的人有號召力/影響力,發起的目標讓人認同,或是人們對發生的事件”有感覺”,就能很快募集公益計畫所需的資金。

例如背包客棧棧長小眼睛先生透過Facebook留言及部落格寫文的方式,很快在幾天內便為華山創世基金會幫失智、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募集到十桌尾牙的資金(一桌5000元,尾牙時間2/6號)。

小眼睛1/5 的留言,1/7 號截圖

small eyes

 small eyes - 2sushi

很快的,非常有號召力的酪梨壽司在看了小眼睛的部落格文章後,於其噗浪帳號上也發起了相同的勸募。截至1/15號為止,已經募集了超過四十六萬台幣的捐款。

這是發生在我們社會身邊的事,容易引起人們的關心;即便只是一時,到尾牙時才來關心。我個人即時是平時也沒在關心獨居老人。那如果是發生在我們的社會以外,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的事呢?

通常海外發生的災難,特別是不知名的國度,遙遠的邊緣地區,台灣人應該都是無感的(也可能我認知有誤,請指正),例如2003年蘇丹達爾富爾(Darfur)的種族滅絕危機2009年流離失所的巴基斯坦難民人道危機

我們比較感覺不到種族滅絕、人道難民危機的痛苦。但這次的海地強震,我從奇摩新聞上看到許多台灣人對海地災民的難過反應。

haiti-1

haiti-2

這可能因為我們也經歷過強震,你我共同有過的經驗,我們對海地災民的無助、驚恐、失去親人的傷痛,我們理解,並感同身受。雖然在海地震後我才知道,原來海地還是台灣的邦交國。於是1/14 號才於奇摩公益頻道發起的五百萬台幣勸募,於1/15號便已達到一半金額的目標。

yahoo

有朋友會說,與其關心世界上發生的事,我們的社會本身都還有許多問題,不如還是把資源先放在自己的國家,讓資源先從自己的土地用起。

確實我不覺得關心世界上所發生的事就比較了不起,不過有可能愈關注在自身的問題上,問題會變大,開始關心別人的生活與未來,自身的問題無形中會縮小(這不代表不去關注我們社會的議題)。而社群媒體能夠成為一個載具,讓人不為利益,共同為完成某件事而努力;讓人發出微笑,原來世界真的能夠被改變。

網路上已經有無數募款的訊息(大家都很關心如何能透過網路傳播訊息,並鼓動人心捐款,因為錢很重要啊!),還有很多自我感覺良好的連署請願(我有參加過一些,因為我蠻會讓自我感覺良好),只是如果不是有影響力的人發起,不是你我有感覺的事件,這似乎又是另一個訊息爆炸造成的公益資訊焦慮。

所以除了製造大量訊息外,還能如何用社群媒體工具帶來真正的改變?哪裡有更多成功執行實質社會變革的案例可供參考

譬如我們或許沒有專業能力到海地救災,所以只能捐款。但對獨居老人除了捐款外,可以在網路實際號召網友到尾牙場地端盤子 (我認識一些人花了機票錢以及假期,就為了到加爾各答的垂死之家洗盤子)。或許更根本的問題,如何能讓社會中獨居老人的現象減少?

NGO領域知名的非營利組織科技顧問Beth Kanter,在其部落格中的新文章提出群眾外包有創意的社會變革的概念(Crowd Sourcing Innovative Social Change),以類似協同合作的方式,讓非營利組織或個人共同分享如何改變世界的創意點子,或是已經開始使用社群媒體工具帶來社會變革/非營利計畫的故事或案例。比如如何招募志願者,倡議的宣傳,分享非營利領域的專業發展等等。

我現在參與學習的印度NGO(HRLN,Human Rights Law Network),聚集一群希望看見改變的印度律師及社運人士,期望藉由法律的武器,關注各樣違反人權的議題(在南亞,光人權便有做不完的議題)。這些律師放棄為大公司工作、賺大錢的機會,把時間專注在維護兒童、婦女、難民及賤民等權益;還有社運人士反對人口販運,關注環境正義及愛滋病等議題。

資淺律師一個月的薪水約400至500美金之間,如果是資深的律師(工作7~8年),一個月可達到600美金。也有來自美國的律師,劍橋、哈佛法律系的實習生,印度本地的法律學生來到這裡學習。這些實習生都沒有薪水,得自費或募款才能來這裡。

我對兒童相關議題挺有興趣,只是我沒有法律的背景,光要寫文件上印度法院就會讓我頭昏腦脹。但我是不是有能力使用社群媒體幫助這個NGO進行他們想要的社會變革。譬如是不是可以利用網路找到同樣有興趣想聽的人們(可能是移居海外的印裔人士),關注並贊助一個兒童議題律師,而很多孩子的生命可能就會被改變。

我開始覺得只是旅行已經滿足不了我對世界的好奇心,我想了解南亞的社會議題在地發展的經驗及可能性。離開我們所謂的全球化/國際化視野(主要是歐美主流媒體),認識從南亞發聲的觀點。研究公平貿易的實踐,學習如何使用社群媒體改變世界。也希望能認識有同樣想法的人

米蘭昆德拉在《 生活在他方》寫著:「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,我們至少應該改變我們的生活,自由自在地活著。」我想即使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,我們至少能回家幫媽媽洗碗,and try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.

創用 CC 授權
本 著作 係採用 創用 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2.5 台灣 授權條款授權。文章歡迎引用或節錄,但請務必註明作者、出處、原文標題和網址。

您可能還會對以下文章感興趣:

| 用RSS訂閱漢斯博客 | 《喜歡漢斯旅行紀錄的朋友,可以可以透過上面的社群網站按鈕(噗浪、Facebook及Twitter)將文章分享給朋友,或使用 Email寄給友人;也歡迎你「張貼意見」留言,或是給我的文章評價》

初次來訪請參閱『本站導覽』

0 意見 »

我要留言!